
5月14日下午,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A5教学楼206教室内座无虚席。武汉神笔文化设计公司、武汉泥巴月亮雕塑艺术公司创始人马辉受邀开展“如何策略性提高雕塑和公共艺术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专题讲座,为应届毕业生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就业指导课。

马辉老师首先展示了几份精心筹备的PPT,与大家进行分享。首份课件聚焦于行业现状,借助多组详实的数据,直观地呈现了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的就业趋势。他结合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核心诉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传统雕塑技艺,还需掌握数字建模、空间叙事等跨界能力。
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如何平衡艺术追求与商业需求”这一痛点问题,马辉老师提出了“三阶提升法”。他建议,大一阶段学生应着重夯实基础技法,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筑牢根基;大二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微更新项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大三阶段则引导学生对接商业设计竞标,通过这种阶梯式的实践安排,助力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换。

在第二部分,马辉以双重身份揭秘企业用人标准。作为武汉神笔文化设计公司创始人,他展示一些自己的代表作,强调“文化IP转化能力”的重要性;而作为泥巴月亮雕塑艺术公司掌舵人,则通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公共艺术浮雕设计”等作品,阐释艺术创作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新机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马辉以Jose Rizal University客座导师视角,对比国内外雕塑教育差异,建议学生建立“作品集+商业提案”双轨制求职材料,既展现艺术表达力,又凸显项目落地思维。

讲座尾声,两家企业同步启动校园招聘。神笔文化设计公司开放空间设计师、数字建模师等岗位,侧重考察候选人的方案汇报与跨部门协作能力;泥巴月亮雕塑艺术公司则推出艺术驻留计划,为创作者提供材料工坊、展览资源等支持。现场互动环节,马辉先生回答精准,直击痛点,赢得阵阵掌声。

这场持续三小时的讲座,不仅是经验分享,更是一堂生动的职业规划课。马辉以创作者、教育者、企业家三重身份,为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学生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路径:在坚守艺术初心的同时,以市场化思维拓展创作边界,让作品从展厅走向城市,让才华从校园接轨产业。这启示我们,艺术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连。同学们当以本次讲座为契机,在艺术海洋中找准航向,既保持对艺术纯粹的热爱,又以开放姿态拥抱市场。让艺术之花在现实的土壤中绽放,在产业浪潮里淬炼,为城市添彩,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艺术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