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学术讲座】动态雕塑艺术,启创艺思新可能

信息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发布日期:2025-04-11

4月10日,一场聚焦动态雕塑艺术的学术讲座在A5-206教室启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国际动态艺术协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张升化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实验员、国际动态艺术协会·中国分会会员石英赴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他们带着各自对动态雕塑的深刻理解与丰富创作经验,为学院师生们开启了一场艺术探索之旅。

讲座中,张升化老师围绕“动态雕塑中的工程艺术”展开。他详细介绍了动态雕塑创作种所需的各类工具,并对比了新旧设备。他指出,旧设备虽已过时,却更具工业感,经过翻修后仍能焕发出独特魅力。谈及动态雕塑的评价标准,张老师认为应综合考虑思想、形式、材料、空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他强调,对材料的处理至关重要,要将材料语言发挥到极致,同时兼顾艺术表达和功能需求。在工程方面,技术应服务于艺术表达,但受条件限制,多数作品处于折衷状态,因此跨界学习、掌握具体技能十分必要。此外,他还分享了调配技术资源的经验,以及风动雕塑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刘畅老师对本次内容进行了总结,他着重提及全新创作模块所追求的,是打破传统雕塑的静态桎梏,让作品在动态中与空间、环境产生更为灵动且深刻的互动,以此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探寻艺术表达在当下社会语境中的全新可能性。

石英老师则以“动态雕塑语言实践研究”为主题展开了讲述,他表示动态雕塑语言不仅是动态呈现,更是一个表达过程。他回顾了动态雕塑的历史与发展方向,并结合个人经历介绍了自己的作品。石英鼓励大家跨专业学习,思考自身存在的意义,因为“你是谁决定了你做什么样的作品,你决定做什么作品,做了什么作品反过来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讲座最后的提问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与两位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这场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与经验的盛宴,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起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工程。它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动态雕塑绝非简单的造型艺术,而是融合了多元智慧与创造力的综合表达。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动态雕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拓展着边界,引领着创作者们跨越学科的藩篱,去探寻那无尽的可能性。相信在两位艺术家的启发下,我院师生们将在动态雕塑的创作之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艺术世界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