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教研 >> 正文

兴趣引导创作——张松涛访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0-07-14 [来源]:雕塑系  [浏览次数]:

 

兴趣引导创作——张松涛访谈

时间:2009年8月8日下午
地点:湖北美术学院张松涛工作室
采访对象:张松涛(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以下简称张)
采访人:赵盼盼(艺术在线记者,以下简称赵)  赵:张老师,您好!您创作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很抽象的,能为我们讲一下您的创作情况吗?

张:我的作品在材料方面关注的比较多,我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平时就研究一些。我的作品很多都是带有实验性的。我想看一下某种材料在雕塑上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能做出来的东西,但目前为止我觉得我的作品都不是很成熟。

赵:有什么契机让您对材料那么关注吗?

张:材料有很多。自己要有好奇心,我在这方面就像小孩一样,好奇心一直保持着。

赵:看您的作品,感觉有很多中国古典元素在里面。

张:是,以前有一些。我也不是刻意追求中国古典元素在里面。那些作品是我读研究生刚毕业的一段时间创作的,有一种镶嵌技术在里面。当时在石头、木头上镶嵌,很自然的就找到那种纹路,跟传统的卷草纹很像。其实刚开始并不是从传统卷草纹那里发展来的,我是从自然现象里面找出来的,像人类的血管,植物的经络。我一开始觉得这些东西很有意思,就想把他们作出来。又正好用到这种镶嵌技术,又和材料结合在一起,我把它归纳成一种生长的形式,生物、动物身上的脉络都是这种形式。

赵:对材料的好奇一直支配着您的创作。

张:对,这是一个方面。

赵:您的《女史箴图》那一系列作品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呢?

张:是上一次美展(第十届美展)的时候创作的。

赵:您这组的作品的灵感从哪方面来的呢,就像是那种云卷纹形式的延续一样?

张:因为先前做了很多材料形式方面的作品,就想做一些具象的东西。这个确实跟传统有关系。铸铜是很传统的一种技法,女史箴图服饰上的图案做的是凸出来的。我是想试验一下,在铸铜的表面能不能让它的肌理更丰富一些。开始做了两个,一个是铸铜的一个是纸浆的。用纸浆做也是一个材料上的试验。这也是沿袭我毕业创作时的一个研究方向。试一下纸浆能在写实这一方面能发挥到什么地步。

赵:您对您尝试的这批作品满意吗?

张:也不是很满意,纸浆用于写实塑造,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像泥塑那样做的很随意。纸浆受本身材料的限制,有很多局限性,可能在其它方面能够做出很好的效果来。

赵:中国传统的一些雕塑或其它艺术对您创作有怎样影响呢?

张:中国古代涉及到的艺术材料或形式我都特别感兴趣,这个影响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上大学期间我就比较喜欢商周青铜器。

赵:您主要对青铜器的哪些方面特别感兴趣呢?

张:主要是它的形制,商代的大气神秘,周朝时理智,到后来就比较衰老。我比较喜欢商周的青铜器,很大气又有原始的神秘在里面。我对兵器的制造也比较感兴趣,那种千锤百炼的过程很吸引我,还有铸剑过程中神秘的轶事、仪式等。

赵:城市雕塑是您最近两年做的吗?

张:我并不是专门针对城市雕塑做的,作品尺度也不是很大。一般都是当地市政府收藏的,有的是市政府建设,有的是雕塑公园。城市雕塑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在这方面也应该是重点研究的一块。

赵:您在任教前后对雕塑本身的看法有什么转变吗?

张:学生时代视野很窄,信息量也不大。大多是学习书本上的东西。那时候对雕塑的理解可以说是“更专业”一些,也可以说视野更狭窄。读研究生的时候当代艺术已经发展起来,资料很发达,交流也变多了,视野自然就变开阔了,西方当代艺术的涌入也让我的思维程式和对雕塑及艺术的理解更开阔。

赵:西方现代艺术对您影响很大?

张:大学时代,对于西方艺术的学习主要是文艺复兴和希腊的写实的人体,那时候大量临摹大师的作品,很努力向大师看齐。后来对艺术的理解更深刻,觉得应该有更深层次研究的问题。我为什么对远古时代的艺术感兴趣,我觉得它们是对一些更本质东西的理解,他们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对事物、对自然、对人本质的探索。

赵:您现在所理解的本质上的东西什么呢?

张:这些东西说出来就变的很玄了。但就我本身来说就是对材料的研究,做作品,就要考虑为什么要做,但是如果这方面没有我特别感兴趣的话,我就只能从材料入手,来研究材料本身,它的肌理适合做什么,能做出来什么作品。西方艺术对我的影响也就是这些方面。

赵:好的,谢谢张老师!

张:谢谢!